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红色记忆

卅一年华酬壮志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5-04-08|浏览次数:28

——党的一大代表邓恩铭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雄壮的《国际歌》响彻在黎明前的济南城,邓恩铭等22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他们以战斗的、绝不屈服的姿态迎向敌人的枪口,悲壮地走入人生最后一程。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为了中国人民的自由,邓恩铭坚信,共产党人定能在在血雨腥风中绝处逢生,砥砺前行,英特纳雄耐尔必定会实现!

 图片1.jpg

(邓恩铭)

 

少年郎辞荔城赴泉城

“南雁北飞,去不思归。志在苍生,不顾安危。

 生不足惜,死不足悲。头颅热血,不朽永垂。”

  1917年,年轻的邓恩铭为继续求学深造,即将离开自己的家乡,亲友们盼望他学业有成,衣锦还乡,在亲人的叮咛嘱托中,他如此写下了自己的人生抱负。

  邓恩铭1901年出生在贵州省荔波县,在他孩童时期,正是中国处于激烈动荡的年代,邓恩铭从小就深知社会的不公和生活的艰辛。1911年,邓恩铭进荔波县立初等小学读书,随着中华民国建立,学校开始注重培养学生“注意自由平等之精神,守法合群之德义,以养成共和国民之人格,启发国民之爱国心,养成独立自营之能力。”从这时起,邓恩铭开始懂得一些民族独立的道理。邓恩铭是水族人,水族是一个喜欢唱歌的民族,邓恩铭也经常编唱一些反映生活疾苦的歌谣。有一次,他的同学正在哼唱一首旧歌谣,邓恩铭听到后说,我教你唱一首更好听的歌。随即唱道:

“种田之人吃不饱,纺纱之人穿不好,

坐轿之人唱高调,抬轿之人满地跑。”

  邓恩铭的老师高梓仲听到这首歌谣颇为惊叹,认为邓恩铭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见识实属难得,这位开明的知识分子将邓恩铭视为知己,恩师的人品、学识对年少的邓恩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1917年,邓恩铭即将高小毕业,因为家庭穷苦,邓恩铭不能继续读书了,但他有自己的人生抱负,便写信恳请远在山东任县官的叔父资助,叔父的慷慨解囊不仅帮助邓恩铭实现上学的愿望,也助他迈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邓恩铭到达济南后,心无旁骛地集中精力读书学习,第二年便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这所学校是济南开办最早的公立中学,在山东颇有名气,邓恩铭的家人十分高兴,希望他安分守己、勤恳学习,以便将来谋得一份官职。刚开始,邓恩铭也是满怀希望,一心想要读书救国,但现实中腐败无能的政府、动荡不安的社会以及穷困无助的百姓逐渐让他疑虑起来,仅仅通过读书就能救国,改变民族、人民的命运吗?

接受马克思主义立定初心

  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帝国主义国家罔顾中国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特权的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各项权益让渡给日本,巴黎和会关于山东问题的议定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4月20日,济南各界群众在演武厅举行了万人国民请愿大会,演讲者“沉痛激昂,声泪俱下”,听众“无不汗流浃背,愤慨之情现于眉宇”。山东人民的请愿斗争迅速传遍全国,5月4日,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的学生3000余人举行游行示威,疾呼“取消二十一条”“还我青岛”!

  正在省立一中读书的邓恩铭怀揣着巨大的救国理想,迅速参与到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中去,因为出色的组织能力,他被推选为省立一中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并兼任出版部部长。邓恩铭组织同学们相继参加了五七国耻纪念大会、学生联合大会、罢课斗争,根据《罢课宣言》的任务,邓恩铭将同学组成讲演团,分赴城内各街道进行演讲,劝告同胞警惕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政府的无耻卖国行径,他的演讲有理有据、声情并茂,围观群众纷纷齐呼“誓死救国”。在这场反帝爱国运动中,邓恩铭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探寻拯救民族危亡的行动迫切需要思想的指引。山东省议会秘书长王乐平在济南天地坛街创办“齐鲁通讯社”,通讯社附设售书部,这里销售全国的进步书刊。由于销量和读者人数激增,1920年齐鲁通讯社扩充为齐鲁书社,书社主要销售《俄国革命史》《资本论入门》《新青年》《曙光》等进步书刊籍,是马克思主义在山东传播的重要窗口和阵地。王尽美、邓恩铭等人是齐鲁书社的忠实读者,在这里,邓恩铭阅读了介绍苏俄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大量进步书刊,开始接触并逐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1920年夏秋之际,王尽美、邓恩铭以极高的热情,与一众向往共产主义的青年秘密建立康米尼斯特学会(Communist),学会专以收集共产主义理论书籍,研究共产主义。11月14日,有着“济南文化运动之曙光”称号的进步学术团体——励新学会组建,励新学会的宗旨是“研究学理、促进文化”,学会创办了《励新》半月刊。邓恩铭是《励新》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并担任学会庶务,负责学会的日常事务,受邓恩铭的影响,省立一中有很多进步学生参加了励新学会。

图片2.jpg

邓恩铭与省立一中第三期学生会职员合影(左起第四)

  邓恩铭还负责省立一中学生会刊物《灾民号》的编辑出版事宜。他发表《灾民的我见》《改造社会的批评》等文章,分析了灾民现象和产生的原因,提出改造中国社会的必要,强调:“中国的社会一定是要改造的,但是我们去改造非脚踏实地从事不可。”他还深刻认识到西方理论要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要知道西洋社会情形与我们中国不同的地方很多”“所以我们研究一种学说,必定要拿来与我们的比较,究竟不同之点在哪里,然后取长补短,才不至于徒劳无功”“所以现在我们一般高唱改造社会的,总要多多注意实际上才好。”

参与建党勇立潮头

  1920年8月,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新青年》编辑部成立,陈独秀任书记。在上海成立的共产党早期组织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织,陈独秀函约王乐平在济南成立共产党组织,王乐平将这一任务委托给了王尽美、邓恩铭。1921年春,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济南也由此成为中国建立共产党组织最早的地区之一。

  1921年6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决定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并通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派代表两人参加会议。王尽美、邓恩铭作为济南代表动身前往上海,当他们抵达上海时,其余代表还没有到达,在等待的时间里,他们没有被大城市灯红酒绿的生活诱惑,而是专注的学习。当看到一些在济南难以接触到的书籍时,邓恩铭渴求地阅读思考,他还把自己的想法与代表们交流,不停地向大家请教工作经验。在党的一大代表中,邓恩铭是唯一的少数民族成员,而且也是最年轻的成员,武汉代表陈潭秋回忆起一大时,曾写道:“王、邓两同志那时是两个最活泼英俊的青年。”

  到7月22日,北京、武汉、长沙、广州和旅日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陆续抵达,他们以“北京大学暑期旅游团”名义大都寄宿在上海小组预先租下的博文女校,这是座青红砖相间的二层楼房,邓恩铭和王尽美住在靠西的后面一间房间里,他们的房间与毛泽东相邻。后来,毛泽东数次回忆起邓恩铭和王尽美,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说道:“王尽美和邓恩铭是山东支部的创始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又对山东负责人说起,革命胜利了,不应该忘记老同志,山东应该把王尽美、邓恩铭同志的情况搞清楚,应该搜集烈士遗物。

  一大结束后,王尽美和邓恩铭回到济南,认为应该组成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一方面可以互相交流提高,另一方面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向更多的青年推广。他们发起成立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公开吸收会员,向会员每人发一枚印有马克思头像的瓷质圆形徽章。邓恩铭和王尽美从一大带回的共产主义理论书籍,尤其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单行本,大家争相传阅,深受欢迎。现在,山东省广饶县博物馆珍藏着一本当时出版的书名错印为《共党产宣言》的小册子。

使命担当播火齐鲁大地

  1922年初,邓恩铭参加完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从莫斯科返回山东后,受党组织委托到淄博开展工人运动。在淄博,邓恩铭借助叔父任淄川县长的便利,广泛接触各阶层人士,扩大了党在淄博的组织发展。淄博地处山东中部,煤矿储量丰富,从事采煤的工人数量庞大,但矿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却十分悲惨。在中外资本家的双重压迫下,工人们没有任何希望,许多人在超强度工作后便用睡觉、赌博麻醉自己。邓恩铭往来奔波于矿区,苦口婆心与工人聊天劝告,工人们逐渐对他产生了好感,渐渐明白,“我们工人是很尊贵的,是很有能力的”。一把筷子合在一起不易折断的道理给矿区采煤工、石匠、伙夫、铁匠、机器工人讲了无数次,终于,在1922年6月25日,淄川及附近一带的煤矿工人代表250余人召开了山东矿业工会淄博部发起会。王尽美撰文盛赞淄博矿工的觉悟,称矿业工会淄博部的成立是“中国劳动运动中之曙光”,是“山东劳动界空前之盛举”,矿业工会淄博部的成立是邓恩铭付出大量心血的成果。

  1923年4月,邓恩铭又受中共济南地方支部委派,赴青岛开展工作。青岛是山东产业工人最集中的城市,邓恩铭到青岛后,以任职的《胶澳日报》为阵地,推介进步书刊,传播马克思主义,为青岛党、团组织的建立打下了思想基础。经过邓恩铭一年多的努力,中共青岛地方组织、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青岛支部相继建立。青岛党、团组织的成立,为开展工人运动创造了便利。邓恩铭深入青岛四方机厂,对该厂带有封建行会性质的“圣诞会”组织做了多方面的改造工作,使之成为青岛第一个具有工会性质的工人组织,全厂60%的工人加入了工会,会长郭恒祥在与邓恩铭的接触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胶济铁路管理局领导层发生争权内讧,邓恩铭审时度势、利用统治阶级间的矛盾机敏迅速的掀起大罢工风潮,最终罢工取得了胜利。邓恩铭趁热打铁,借助罢工取胜的时机促成了胶济铁路总工会成立,总工会下辖青岛、济南、高密、坊子、张店、四方机厂6个分会。对1923年全国工运暂时进入消沉期之后四方机厂工人活动的蓬勃发展,中国工运领袖邓中夏给予高度评价:“‘二七’失败已隔一年……此时,有一新生势力为‘二七’时所没有的,就是异军特起的胶济路工会,该会在中国工人阶级大受打击之后,居然能起来组织工会,会员发展到一千五百余人,不能不算是难能可贵。”

图片3.jpg

1924年春,邓恩铭任中共青岛市委书记时期的照片

  1925年4月1日,邓恩铭欣喜地给邓中夏写信:“我们现在以胶铁总工会为大本营(完全受我们的支配)向外发展,如果纱、油、码头、电(电话局已有组织)、水道能组织起来,青岛真是工人的了。”邓恩铭说到做到,他立刻抽调力量到日商纱厂发动工人,组建工会。1925年4月14日,大康纱厂厂主非法搜查工人宿舍并扣押3名工人代表。邓恩铭组织成立大康纱厂工会罢工执行委员会。19日,大康纱厂工人大罢工爆发,邓恩铭亲自主持起草了《青岛大康纱厂全体工人泣告书》,《泣告书》洒遍了青岛的大街小巷,为了壮大罢工声势,邓恩铭联络发动日商纱厂工人同盟罢工,一呼百应。内外棉工人罢工!隆兴纱厂工人罢工!钟渊纱厂工人罢工!富士、宝来纱厂和市内的工人也纷纷行动起来,参加罢工者达18000余人,罢工持续22天,取得初步胜利。邓恩铭等领导的日商纱厂工人第一次同盟罢工把青岛工人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与此同时,邓恩铭的活动引起了日本人和胶澳商埠警察的注意,1925年5月4日,邓恩铭被捕,这是邓恩铭第一次被捕,胶澳当局虽然知道邓恩铭的身份,但因为工人罢工正处于白热化阶段,他们害怕工人阶级的力量,只将邓恩铭驱逐出青岛了事。离开青岛的邓恩铭时刻关注着青岛工人运动的发展,“五二九惨案”发生后,他秘密返回青岛,广泛组织联合反帝斗争的各种力量,成立了青岛各界联合会,邓恩铭同青岛党组织的同志又一次掀起了反帝斗争高潮,给反动当局施加压力,成功迫使他们释放了被关押的纱厂工人。

高唱《国际歌》慷慨赴义

  1925年8月,邓恩铭出任中共山东地方执行委员会书记。此时,张宗昌正大肆搜捕共产党员,白色恐怖笼罩济南。在危难时期,邓恩铭没有退缩,他四处奔走,恢复、整顿济南和青岛等山东各地的党、团组织和工会。亲人劝告他:“外面风声很紧,你千万要小心啊!”邓恩铭总是笑笑说:“不怕,人总是要死的,有的人不做什么事,还不是也死了。”11月7日清晨,正在和省地执委委员研究十月革命节活动的邓恩铭被逮捕,这是他第二次被捕。入狱前,邓恩铭就因为常年奔波操劳,身体受损染上了肺结核,狱中,敌人的严刑拷问下使病情加重,导致肺结核发作,重病加酷刑没有将他击倒,敌人从他嘴里得不到想要的答案。邓恩铭被捕后,地下党的同志也积极营救,经过多方周旋运作,邓恩铭被保释出狱。

  儿行千里母担忧,心急如焚的老父亲从贵州老家来到济南,见到出狱的儿子老泪纵横,邓恩铭愧疚于亲人,但革命的道理短时间内也无法讲明白,他只好先安抚亲人,可身体刚有好转他便又悄悄的离开了家。之后,邓恩铭辗转工作在山东各地,传播革命思想,发展党的组织。

  1929年1月,由于叛徒告密邓恩铭第三次被捕。在狱中,他继续开展斗争活动,领导被捕的共产党员和其他“犯人”进行了数次狱内斗争。邓恩铭深知监狱生活是长期的,他坚持发挥党员的战斗作用,经常教育鼓励狱中的同志和难友们,要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同甘共苦,互相关照。他还组织大家进行政治学习和文化学习,提高难友们的阶级觉悟和政治文化水平。随着国民党反动势力即将进入济南,邓恩铭与狱中的党员对时局进行了分析,认为国民党进驻济南后恢复自由的希望更小了。大家研究后决定,利用日本从济南撤兵和国民党政府接受济南的交接时机,组织越狱。随后,邓恩铭和杨一辰等同志进行了组织准备,1929年4月19日晚发动了党领导的第一次越狱,但因为考虑不周,除杨一辰同志一人逃出外,其余18人又被捕入狱。邓恩铭没有放弃,与同志们总结了失败的教训,又酝酿第二次越狱斗争。7月21日晚饭后,以邓恩铭为首,成立5人领导小组指挥行动。这次参加越狱的同志划分为3个小分队,身体强弱互相搭配,各有分工,并与狱外地下党取得联系。邓恩铭在多次受刑,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一面指挥,一面由同志搀扶着冲出囚室。但由于体力不支,当跑到街头时,他不幸再次被捕,打入死牢。

  1931年4月5日凌晨,邓恩铭等22位同志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临刑前,邓恩铭与同志们一起慷慨激昂地高唱《国际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这雄壮的声音,透过凌晨的黑暗,直抵即将到来的黎明。邓恩铭为共产主义事业,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就义时年仅三十岁。临刑前,邓恩铭给远方的亲人写下最后一封家书,在信中,他这样写道:

“卅一年华转瞬间,壮志未酬奈何天。

不惜唯我身先死,后继频频慰九泉。”

  革命理想高于天,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共产党人赴汤蹈火、矢志不移。邓恩铭为信仰和初心付出了一切甚至生命,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向死而生,但令他万分遗憾的却是“壮志未酬”!烈士已逝,未曾目睹自己穷尽毕生追求的使命已然成功,壮志已酬慰九泉!“后继”的一代代共产党人继续秉承着先烈们英勇豪迈的使命担当,百年奋进接力前行!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革命先辈践行初心、赤胆忠诚的无畏担当,忧国忧民、舍生忘死的英雄气概浩气长存!邓恩铭这个光辉名字和英雄事迹,将永远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上一篇:尽善尽美唯解放
下一篇:赵健民千里走单骑
Copyright @ 2025 版权所有:济南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主办单位:济南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鲁ICP备2025147909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