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红色记忆

赵健民千里走单骑

来源:本站|发布时间:2025-04-08|浏览次数:43

  1744098781751021.jpg1912年,赵健民出生于山东冠县赵梁堂村。身逢乱世,赵健民从小耳濡目染了外强入侵,军阀混战,社会混乱给人们带来的深重灾难,早已在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火种。在临清读书的赵健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启蒙,身心向往中国共产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解放旧中国为劳动人民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当听说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有共产党的活动时,他决心到济南去寻找共产党。

  为了找到党组织,1932年夏天,赵健民中断了在临清师范的学业,考入被誉为“白区里第一所红色学校”的山东省立第一乡村师范(简称济南乡师)。济南乡师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家庭生活比较贫困,易于接受革命思想。首任校长鞠思敏是山东久负盛名的教育家,被后人誉为“山东的蔡元培”,他启用了不少进步教师,有不少是中共党员。济南乡师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萌发和成长提供了有利土壤。赵健民时常能听到共产党领导当地农民暴动的消息,阅读类似《前冲》《柔锋》等的进步书刊,他坚信共产党就在身边。可谁是共产党?赵健民在焦急地寻找着。不久,济南乡师组织演讲竞赛,赵健民以《乡村教育与中华民族解放》为题,从国际形势讲到民族危机,再到唤起民众,引起了党组织的注意。11月,赵健民被同在乡师学习的共产党员姚仲明介绍加入了共青团,很快又加入共产党。从此,赵健民开始了为之奋斗一生的革命生涯。

星火燎原 危难中重建济南市委

  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特务开始在山东疯狂逮捕共产党人,白色恐怖笼罩着齐鲁大地。1928年至1933年7月,由于叛徒的出卖,山东省委及各地党组织多次遭到敌人的破坏。特别是1933年7月2日,临时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投敌,给山东党组织造成几近毁灭性的灾难。全省有300余名党员被捕,这是山东党组织在四年内遭受的第十一次大破坏,也是最惨重的一次破坏。省委领导机关、团省委领导机关全部被摧垮,各级党组织或被摧垮或被打散,更重要的是与中央和北方局失掉了联系。济南的党、团组织也多被摧垮,幸存下来的只有新城兵工厂和济南乡师两个党支部,党员只剩下赵健民等七八人。叛徒宋鸣时的自首宣言在《山东民国日报》头条位置连登几天,群众中一时流传着“今日是共产党的组织部长,明日是大抓共产党的捕共队长”的议论。面对敌人的血腥镇压,有的人叛变,有的人消极,有的人退缩,有的人游移。敌人甚至猖狂地叫嚣:山东的共产党被消灭了。

  团省特委组织部长宋天民决定回胶东寻找上级党的关系,临行前把济南幸存的几个党、团支部的关系转交给时任乡师团支部书记的赵健民。年仅21岁的赵健民受命于危难之际,义无反顾地担负起恢复与发展全省各级党组织以及寻找上级党组织的重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共产党人是斩不尽杀不绝的,她比荒草有更强盛的生命力。”中共济南乡师支部在赵健民、姚仲明、王文轩等的领导下,依靠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以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开始了艰苦卓绝的独立斗争。他们整顿了乡师党支部,利用同乡、同学等关系,通过读书会、演讲会等形式联络进步学生,发展党员10余名;他们与幸存下来的新城兵工厂党支部取得联系,共同开展工作;赵健民到济南高中、济南师范、工业试验所、振业火柴公司等处寻找党员、接转关系,并在这些学校分别恢复建立中共党支部。一切行动都没有上级组织的指示,一切斗争都是这些年轻的共产党员自发地去组织、去发动。

  1934年4月,济南已恢复重建了9个党支部,党员70余名,为建立全市统一的党组织奠定了基础。5月,济南乡师党支部书记赵健民、宣传委员王文轩及新城兵工厂党支部委员陈太平在北郊小清河五柳闸开会,自行组建中共济南市委,赵健民任书记,陈太平任组织部长,王文轩任宣传部长,济南市又有了统一的党组织。

筚路蓝缕 为寻党中央千里走单骑

  为寻找党中央,尽快恢复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中共济南市委发动党员利用各种关系,历尽千辛万苦,寻找党中共中央。北平、上海、泰安、濮县以及胶东半岛……到处留下了济南共产党人的足迹。多少次满怀希望踏上征途,就有多少次失望地疲惫而归,但他们从没有失去信心,而是一次次重新踏上征程。当时经济条件极端困难,党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于党员缴纳的党费。赵健民在济南乡师读书时,本来一年有四十元就足够了,为了开展工作,每年要向母亲讨要七八十元。乡师教师田佩之深知赵健民是在做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主动拿出18元钱(相当于当时1名学生6个月的伙食费),资助赵健民购买了一辆新自行车。全凭这辆自行车,赵健民跑鲁南、去鲁西,迢迢千里……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党中央的安危更令在白色恐怖下苦苦坚持的济南共产党人日夜牵挂。与中共中央和北方局长期失去联系,无法及时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不到上级的消息和指令,济南的党员只能从敌军报纸上获取党中央活动的信息。蒋介石“围剿”红军的消息反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寻找党中央的信心——红军还在!党中央还在!功夫不负有心人,1935年暑假后,当得知濮县有党组织在活动,赵健民骑上自行车,沿着黄河大堤,昼夜兼程500里,奔向濮县。在濮县古云集徐庄见到了直南特委巡视员、濮阳中心县委书记刘晏春,赵健民向他谈了山东的情况,并请直南特委转告北方局,派人来恢复山东党组织的关系。临分别时,二人巧定书信联系暗语“老掌柜”,寓意“上级党组织”。

  赵健民满怀期冀回到济南,12月他便收到濮县党组织来信:“老掌柜已到,请速来洽谈一笔生意。”看到来信,赵健民兴奋得一夜未眠。第二天天刚蒙蒙亮,他就跨上自行车,一路迎着黄河岸边刺骨的寒风紧蹬快赶,冬季天短,直到傍晚才赶到距济南380里的寿张县。次日从寿张出发他又赶100多里,到了濮县古云集,在徐庄村一户农民家里,见到了河北省委代表、直南特委书记黎玉。历尽艰辛,赵健民终于找到了上级组织。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赵健民把山东党的情况写一份文字报告,由黎玉转交北方局。1936年4月下旬,黎玉受中共中央北方局的派遣来到济南。5月初,黎玉、赵健民等人在济南四里山下召开会议,正式建立中共山东省委,黎玉任书记,赵健民任组织部长兼济南市委书记。历尽三年的艰辛,济南共产党人终于寻找到了党,山东党组织也终于回到了党中央的怀抱。赵健民为恢复、发展济南和山东党组织立下了汗马功劳。

赤胆忠心 牢狱中竟现铮铮铁骨

  1936年9月,赵健民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在押解的路上,赵健民意识到自己衣兜里还揣着一份党的文件,决不能落到敌人手里,他趁敌人不备,迅速掏出文件塞到了嘴里。在监狱中,特务问赵健民:“共产党中央来的人在哪里?”赵健民说:“什么中央来的人,不知道!”特务们急了,把赵健民捆在一个长凳上,向他鼻子里灌凉水,一连灌昏几次。接着特务又用两三根竹子拧成的“抄子”猛抽赵健民,每打一下就是一条血痕,接着就是压杠子,赵健民被压昏数次。第一次刑讯整整持续了七八个小时。第二次审讯,赵健民态度依然坚决。大叛徒宋鸣时恐吓、威逼,恨得咬牙切齿,最终也无计可施。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亲自审讯赵健民。赵健民用民族大义对韩复榘晓之以理、据理力争、慷慨陈词。从被捕之日起,赵健民就做好了随时牺牲的准备。敌人的三次审讯均以失败告终。省委派人探监,赵健民强忍伤痛给时任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写了一封信,表示自己粉身碎骨也不会连累组织。因为他知道,自己保护的,是刚刚重建的山东省委和全省500多名在白色恐怖中幸存下来的共产党员。

  不久,赵健民被押送到山东省高等法院看守所。十几名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在看守所成立党支部,赵健民被推选为书记。卢沟桥事变后,赵健民发动难友为抗战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捐款,遭到看守所当局阻挠,党支部领导狱中共产党员进行绝食斗争,迫使监狱当局让步。

  抗战爆发后,为推动山东地区的国共合作,中共中央派张经武、张友渔来济南成立中共山东联络局,与山东省委共同开展对韩复榘的统战工作。共产党与韩复榘达成了三项协议,其中就包括释放被关押的“政治犯”。1937年10月,赵健民获救。出狱的第二天,赵健民找到黎玉,黎玉要他回省委继续工作。当赵健民了解到党在目前形势下的中心任务就是到农村去组织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成为一个好的游击队员”,赵健民决定冲锋在疆场,去家乡冠县点燃抗日烽火。

 

弃笔从戎 成就鲁西“赵子龙”

  赵健民来到冠县县城召集游击队员,第二天就召集了四五十人。游击队很快发展到100多人、近百条枪。当时冠县境内有“南杆”“北杆”两支各一两千人的绿林武装,赵健民采取多种方法,经过几番艰难的斗争,使其中一支绿林武装“南杆”陷于被动境地,被改编为山东省第六区抗日游击司令部第六支队,建制为两个团一个特务营。后来,在赵健民和党组织的推动下,“北杆”也被收编,编为第五支队。至此,两支武装完全摆脱了国民党顽固派的控制,走上了抗日道路。

  赵健民经历的大小战斗无数,逢战必身先士卒,不畏生死,屡立奇功。1939年10月,担任八路军筑先纵队特务营(三营)营长的赵健民带领指战员英勇作战,在陈贯庄战斗中,毙伤日军110多人。“赵三营”“活着的赵子龙”在鲁西大地上成为“克敌制胜”的同义词,日军却咬牙切齿地骂他为“赵三马胡子”。有一次,日军突袭大连寨村的友军,赵健民驰军增援,将敌人击退,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战斗结束后,我军清理出日军尸体140多具,缴获大批粮食和武器。一二九师召开冀鲁豫军区领导干部会议,赵健民在几次战斗中的突出表现被津津乐道,刘邓二位首长听了频频点头。刘伯承赞叹不止:“鲁西自古多好汉,这可是个人才啊!”邓小平当即决定送赵健民到延安军政学院学习。

  1942年5月,日军对冀中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马本斋领导的回民支队从冀中转到冀鲁边区。军区司令员杨得志找时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健民谈话,决定任命马本斋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赵健民改任副司令员。赵健民愉快地表示:“坚决服从命令!”此后,回民支队进入鲁西北,壮大了八路军的力量。马本斋与赵健民密切配合、并肩战斗,沉重打击了气焰嚣张的伪军,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1955年,赵健民回到了生他养他的家乡山东,出任山东省委第三书记、山东省省长等职,扛起发展和建设家乡的重任。他自小在山东长大,又是从山东参加革命投身部队。为回报家乡的养育之恩,赵健民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淋漓尽致地展现自己的执政能力,为山东的各项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受山东人民的爱戴,被山东人民亲切地称为“好省长”。“文化大革命”中,他被关押长达八年之久。这期间,他始终坚持原则,坚持斗争,英勇顽强,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应有的品德。1978年2月得到平反。

  被调回中央后,赵健民担任了第三机械部副部长,航空工业部顾问,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要职,为我国的航空工业相关设计、研发、建造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

  晚年的赵健民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发挥自己的余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正真做到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上一篇:卅一年华酬壮志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25 版权所有:济南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主办单位:济南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 鲁ICP备2025147909号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