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平阴县抗日政府诞生地
沿平阴县孝直镇西行约3公里处,道边一块“野场村”的路牌赫然醒目。关于这个村名的来历,没有查到具体的史料记载。据说在清光绪年间,有个富裕的地主一开始在此建场,后来这里就逐渐开始有了人家,人越来越多,这里慢慢就成了独立的村子,因四野苍茫,故而得名“野场”。谁能想到,这座山脚下普普通通的山村,85年前的一场选举竟让这里成为改写历史的坐标,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此诞生。这个名字显得有点土气的山村,曾一度是平阴抗日斗争的精神高地,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不朽的光芒。
“七一”前夕,我在野场村书记姬长顺同志与民兵连长刘万举同志的陪同下,第一次走进这片镌刻着烽火记忆的土地。当年选举产生平阴县第一届抗日民主政府的土地庙,如今已修缮成抗日民主政府诞生地纪念馆。推开斑驳的木门,三间正房内,最东面的一组栩栩如生的雕塑凝固了历史的瞬间:抗日县长熊善隆正俯身向中共泰西特委宣传部长万里、保卫部长袁振汇报工作,人物眉眼间显出凝重与坚毅,仿佛能穿透历史的时光。院子西面厢房里展览馆的四壁上,一块块展板详细记载了平阴县抗日战争期间波澜壮阔的历史。斑驳的墙面宛如岁月镌刻的密码,无声诉说着往昔的峥嵘岁月。
今年已经90岁高龄的姬脉喜老人静静地坐在我的对面,当我向他问起当年选举的情景时,他浑浊的双眼刹那间泛起光亮,他虽然耳朵有些聋,但是他对过去发生的事,仍然有着清晰的记忆。听着老人的回忆,我的思绪回到了85年前的那个秋夜。
1939年9月30日,由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的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预备会议在孝直镇湿口山村秘密召开。参会代表中,就有本村的王化殿和王化英,后来两人都牺牲在抗战中。他俩的外甥邓富宽是东阿镇北市村人,1940年参加平阿山区抗日游击队,1943年编入冀鲁豫军区,1944年8月,在攻打黄河北岸日军据点的一次战斗中,也不幸牺牲在炮火中,年仅28岁。
10月1日夜,野场村家家户户大门紧闭,空旷的大街上空无一人。人们不知道,各界人士代表已经提前秘密集结于野场村小学。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土地庙飞檐残损,庙门虚掩处透出半盏油灯的微光。庙内蛛网垂落的神龛前,参加选举的抗日志士裹着带寒气的粗布衣,鞋底的泥块在方砖上洇出深色痕迹。平阴县抗日民主政府选举大会,正在紧张地进行中。
土地庙内,油灯在寒风中摇曳,豆大的火苗将代表们的身影投射在斑驳的墙壁上,影影绰绰。野场的油灯照亮的不只是平阴的夜空,更是黄河南岸即将诞生的抗日民主政权的希望。神像前边供桌上那个简陋的投票箱,此刻承载着平阴县人民的厚重嘱托。
当县委书记熊善隆同志全票当选县长后,代表们泪水夺眶而出,那是喜悦的泪水,是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泪水。人们纷纷上前祝贺,他们拍着熊善隆的肩膀,眼中满是信任与期望。此刻鲁西军区的急件正由交通员快马传递:日军第32师团即将对泰西发动“冬季大扫荡”,这座新生的抗日政权,即将在血与火中接受最初的考验。
10月2日,正逢孝直大集,孝直镇野场村东召开了3000人参加的庆祝大会。1939年10月31日,熊善隆宣誓就职,标志着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他团结全县抗日力量,积极开展各项抗日斗争。1940年1月1日的《大众日报》以《平阴旧县长破坏抗日勾结日寇民众自动选举新县长》为题,对平阴县建立抗日民主政权进行了报道。这场民主选举,将平阴人民的抗日决心推向高潮,新政权的诞生如破晓曙光,照亮了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
在熊县长的领导下,平阴县先后成立了4个区级政权、建立基层党支部28个,各区的农协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农协会的锄头化作抵御外敌的武器,青救会的青年扛起钢枪奔赴战场,妇救会的油灯彻夜长明缝制军装,就连儿童团的孩子也在村口放哨传递情报。抗日政府带领百姓顽强抗争,抢收粮食、传递情报,用智慧和勇气一次次打破敌人的阴谋。
抗日军民同仇敌忾,多次粉碎日伪军的扫荡。县大队、区中队的战士们与八路军并肩作战,在山林间穿梭,伏击敌人运输队,打得日伪军措手不及。面对敌人的疯狂扫荡,平阴军民巧妙利用大寨山的险峻地势,设下重重埋伏,打得敌人丢盔弃甲。这些波澜壮阔的抗争,凝聚了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坚实根基,在鲁西大地上刻下了永不磨灭的英雄印记。
1941年1月1日,县独立营在停山头伏击了由东阿向济南运送物资的日军汽车队,打死日军4人,伪军7人,俘虏日军翻译1人,炸毁汽车5辆,缴获枪支弹药及军用物资一批。停山头伏击战,极大地鼓舞了平阿山区人民的抗日热情。1941—1942年,日伪对平阿山区抗日根据地发动三次大规模“围剿”,妄图摧毁这一抗日堡垒。熊善隆带领全县军民依托山地地形,以游击战、麻雀战等战术灵活迎击,组织群众坚壁清野、破坏敌交通线,在粮弹匮乏的困境中坚守阵地,粉碎日伪多次进攻,用血肉之躯捍卫了根据地的存续。
1942年10月6日夜,熊善隆与一区区长朱大全率领4名同志,从黄河北岸南渡黄河,于黄河南岸处决了罪大恶极的伪镇长卢绪汉。当晚,他们转移至安城乡钱官庄村。次日,因叛徒告密,毛铺据点的伪军与平阴县日伪特务队分两路包围了他们留宿的院子。黎明的薄雾尚未散去,枪声已撕裂了村庄的宁静。激战一个多小时后,弹尽粮绝的熊善隆与朱大全对视一眼,毅然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熊县长与朱大全毅然饮弹自尽,壮烈殉国。那一刻,他们倒下的身影,化作了永恒的丰碑。他们的英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平阴人民心中,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勇前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走出纪念馆,一块块展板上的内容仍历历在目,仿佛穿越时空,将我们带回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路边刚收割完的麦田里,麦茬还未清理,串种的玉米已冒出新芽,在风中轻轻摇曳——那仿佛是革命先辈入党时不忘初心的回应,更是革命精神生生不息的延续。这蓬勃的生机,恰似革命先辈们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种,从85年前的土地庙中迸发,一路传承至今,照亮平阴人民前行的道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书写新的传奇。
供稿:平阴县老促会